close

電影「賽德克.巴萊」上映三天半、票房就破億,搶看國片幾成全民運動,但也有人想刻意抵制這種社會氛圍。趨勢觀察家朱學恒認為:「就像股票跌深反彈、是個『過渡期』,但希望未來國片正常化,不管看國片或外片都是商業行為,才能真正走向國際。」

「賽德克.巴萊」引爆各界與網路討論,拍戲場景、原著漫畫、導演書跟著熱門。影評人「膝關節」即使出遊西班牙也帶著該片海報,四處請外國朋友拿著海報拍照、讓更多外國朋友可看到。

有網友則將海報惡搞成「賽德萌.巴萊」,主角莫那魯道比出可愛的「YA」,文案變成「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別裝可愛,那我就讓你們看見啾咪的驕傲。」

號召反媒體置入性行銷的前媒體記者黃哲斌,則在Facebook發文,宣告「絕對不看」。他指出:「看著訊息流一串串一蹦蹦揪人去看『賽德克.巴萊』,忽然覺得反胃。」

黃哲斌說:「無論什麼原因,一名消費者出於自由意志,公開拒絕消費一部商業電影(尤其是拿了很多納稅人資源的商業電影),竟若受到奇怪的質疑責難,這正是我想指出的不舒服現象,與其說我想抵制或逃離『賽』片,不如說我想抵制或逃離這種社會氛圍。」另有網友說:「好像不去看『賽』片就是不支持國片,不愛台灣,太奇怪了。」

奇幻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朱學恒分析,一部電影如果沒有不同意見,那代表討論沒那麼熱。

今年夏天狂燒國片熱,從「翻滾吧!阿信」、「那些年,我們一起追的女孩」到「賽德克.巴萊」全都大賣。朱學恒認為,國片將漸漸走向正常化,「看電影可以只是娛樂,想看就看、不想看就別看。」

朱學恒也觀察,國片正經歷過渡期,「導演、製作團隊和觀眾間的互信重新被建立」,網路則扮演擴散口碑、傳遞討論的角色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dis31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